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要有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做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踐證明,新常態下區域發展在分化,營商環境的好壞影響企業投資和地方發展。抓好營商環境的優化,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一、世界銀行評價營商環境的指標體系
營商環境,按照世界銀行給出的定義,主要是指伴隨企業活動整個過程包括從開辦、運營到結束各環節的各種周圍境況和條件的綜合。具體而言,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社會要素、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托,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2011年至今,世界銀行評價項目為11個,分別為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不動產登記、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辦理破產和勞動力市場監管,涵括了企業從生到滅過程中政府應為企業提供的主要服務項目。世界銀行評估,2018年我國營商環境排名46位,首次進入世界前50。
二、中國評價營商環境的指標體系
我國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是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前沿對標的具體舉措,是“以評促改”優化營商環境的前提。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對國內外開展營商環境評價的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在保留和豐富國際同行關注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評價指標基礎上,融入中國改革的時代要求和地方特色,增加了城市投資吸引力、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兩個維度的指標。中國評價營商環境的指標體系從衡量企業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資吸引力、體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三個維度構建了立體的評價指標體系。目前在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選取22個城市進行了試評價,下一步將在全國推開。通過評價營商環境,引導地方形成優化營商環境的良性競爭。
三、優化營商環境的思考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持續提升營商環境的法治化水平。優良營商環境需要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護航”。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一方面要有完備的制度,建立起透明、可執行的規則,另一方面建立高效的監管程序。同時經濟體需要在“提供良好監管規則”和“保持企業活力”兩個方面保持動態平衡。政府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二是持續提升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水平。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應主動承擔起推進全球化的責任,以更加開放的胸襟與國際接軌,加強自貿區建設,擴大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一方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體系。主動對接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范和管理標準,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體系。另一方面,繼續推進自貿區建設。在自貿區推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將國民待遇延伸至投資發生和建立之前,吸引外國投資者在國內開辦企業。在穩步發展現有自貿區的基礎上,增加自貿區試點,利用自貿區優勢,打破國際貿易壁壘,應對當前全球化危機。此外,構建國際化的政府運作制度。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三是持續提升營商環境的便利化水平。我國政府應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同時提高政務服務水平。衡量營商環境便利化主要體現在手續、時間及成本三個方面。各地應聚焦辦理施工許可、開辦企業、納稅、不動產登記等痛點、難點問題,精準制定系列政策措施。以精簡環節、精簡時間、精簡費用、增加透明度為重點,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努力為企業創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獲得感最強的營商環境,切實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最大程度為企業松綁減負。
為確保改革措施落實到位,需要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其一,各地應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小組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抓落實,加強重點任務精準調度,強化部門協同,打好組合拳;其二,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各地建立領導服務企業制度和聯系企業“直通車”制度,開展“一對一”企業服務;其三,依靠督查抓落實,建立全過程督查問責機制,定期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落實情況專項督查;其四,依靠績效考核抓落實,建立開放式評估評價機制,完善地方營商環境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強化跟蹤評估和績效考核。
作者單位:滁州市委黨校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微信公眾號
省委黨校智慧校園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備06012118號-1 皖公網安備 34011102001196號
通訊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號 郵編: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