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咨政

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 - 科研咨政

歷史文化名鎮傳承與保護融合發展研究——基于安徽涇縣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桃花潭的調查

發布時間:2019-01-16作者:伍萬云來源:分享到:

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不是虛無縹緲,而是一個又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古石坊,古樓閣,古石雕,古木雕、古磚雕、古宗祠、古渡、古橋、古門、古樹、古墳,古碑,古匾、古民居——他們承載著鄉村文明、記錄著古老的詩情畫意,傳頌著華夏慈孝文化的精髓。但伴隨著歲月滄桑、自然災害、戰爭破壞、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一些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老鄉村漸漸消失。然而,在皖南山區深處、革命紅色圣地的涇縣桃花潭,卻將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和特色小鎮建設融為一體。這千年名鎮位于史稱 “漢家舊縣,江左名區”中國宣紙之鄉的涇縣。南接黃山市,西與九華山毗鄰,322省道穿鎮而過至黃山,與太平湖一衣帶水,緊密相連,是安徽省“兩山一湖”旅游經濟圈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先后榮獲 “2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并入選“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示范名單”等國字號名片。這個名揚中外的深山小鎮為什么成為安徽省擁有文物資源最多的歷史文化名鎮?

一、規劃先行,修舊如舊

(一)摸清家底,修繕保護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涇縣縣委縣政府組織人力物力對縣內古民居進行普查。桃花潭鎮現存古建筑400余處,單體建筑物300座,建筑面積80000平方米。這座歷史文化名鎮,擁有與明山秀水相得益彰的眾多古建筑與古民居,桃花潭水兩岸的翟、萬兩村被稱為“古建筑博物館”,鎮西南的查濟村被譽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對這片祖先留下的豐厚遺產,該鎮黨委、政府從專業保護入手制定規劃,采取修舊如舊的原則,使古鎮傳承與保護得到有條不紊的快速推進。至2017年底,已按規劃修復“韃子樓”、“中華第一祠”、“文昌閣”、“扶風會館”等名勝古跡130余處。

(二)世代守護,薪火相傳

桃花潭古建筑依山傍水,因地生變。房屋塔橋據地形起伏,主要道路則隨溪流婉轉。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白墻黑瓦間,點綴著四時花草和古樹名木。無論戰火摧殘,還是文化大革命,正是村民的世代守護,桃花潭古建筑群才得以保存完整。改革開放后,桃花潭鎮歷屆黨委、政府和當地群眾,都很重視古村鎮與古建筑保護。尤其是2005年新的大桃花潭鎮建立后,將此項工作提上黨委與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詳盡專業、切實可行的保護規劃入手,先后相繼出臺了 《桃花潭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查濟古建筑群保護規劃》、《查濟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和《涇縣桃花潭鎮總體規劃》。進一步提高了桃花潭鎮在中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促進了這一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與發展。

二、資源與產業嫁接,培育文旅特色小鎮

(一)建立健全古鎮修繕與保護多元化資金融合長效機制

1.探索“個人自籌、危房改造民生工程資金、國家保護古民居建設專項資金”三方融合模式。由縣政府整合各類鄉村建設資金,建立特色小鎮建設專項引導基金,鼓勵運用PPP模式推動修復古民居。鼓勵投資主體與其他社會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古鎮修繕與保護基金,加大相關項目投資力度。至2017年底,桃花潭景區修復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古民居2幢,一般古民居近80幢。

2.探索“政府財政撥款、經營單位出資、民間捐款”模式。加大財政獎補力度,建立項目專項補助資金。將建設項目整體打包列入縣重點項目庫,對符合國家、省政策支持的項目,優先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和省財政補助資金。先后爭取“桃花潭鴻陽生態農業旅游開發”國家項目投資2.2億元,“綠寶民俗商業街”省級項目投資2億元,籌集古橋、古祠堂、老街修復民間捐款3.2億元。至2017年底,桃花潭與厚岸景區維修古橋各1座,查濟景區修復重建10座。

(二)依托資源,彰顯特色,打造和諧魅力桃花潭

1.強化旅游產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涇縣依托詩一般名稱和畫一般環境的千年古鎮桃花潭,把古村落查濟打造成“華夏第一寫生基地”,常年住滿來此寫生作畫的中外藝術家和藝術院校學生。依托王稼祥紀念館革命傳統教育、翟氏等名門望族的祭祀活動,努力把桃花潭打造成安徽休閑經濟的先行區,皖南山區新型集鎮的樣板區,文化藝術創作的集聚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區。

2.依托傳統節慶,打造特色旅游平臺。近年來,桃花潭鎮連年舉辦國家級“夢尋千百度,醉美桃花潭”端午節龍舟賽、國家級“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每次活動不僅吸引成千上萬國內游人,迎來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鳳凰網、作家網等60多家媒體記者參加此項活動,而且吸引80多個外國友人參與盛會。讓人欣慰的是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使千年名鎮桃花潭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策源地”,奠定了詩歌圣地這一獨特的文化品牌。

三、以生態文明、綠水青山為核心,不斷創新發展模式

(一)創新體制機制,堅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之路

1.搶抓“兩山理論”歷史機遇,創新建設模式。該鎮依托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旅游產業發展為導向,結合特色小鎮建設,進行市場運作,重點對萬村老街懷仙閣、扶風會館、介福堂等明清古建筑進行修復保護,加強萬村書院、四君子館、王倫墓祠等古建筑和民俗旅游街建設,培育集旅游服務、綜合配套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旅游綜合服務最佳養生度假小鎮。

2.樹立大桃花潭生態景區理念,打破行政區劃,與太平湖景區相銜接。依托桃花潭鎮古樸、幽靜、如詩如畫的自然環境及人文底蘊,融入現代藝術元素和“兩山一湖”特色,旅游與農業產業、文化產業相融合,打造生態、養生、藝術、創意、產業、休閑娛樂、旅游度假為一體的藝術創意型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

(二)加強要素供給,增強桃花潭特色小鎮建設活力

1.加強用地保障。涇縣對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給予政策傾斜,規劃建設中按照節約集約用地的要求與5A景區環境整治的標準,充分挖掘潛力,盤活存量用地,將特色小鎮建設用地有序的納入城鎮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內,以文明城鎮創建為契機,加大桃花潭鎮的環境整治力度。

2.建立人才儲備庫,搭建各類特色小鎮服務平臺。涇縣專門制定特色小鎮引進各類人才優惠政策,針對高端人才和特殊人才,實行“一人一議”,有效地激發桃花潭特色小鎮創業創新的活力。創建期內,涇縣還建立了創業服務、商務商貿服務、文化展示服務等多功能特色小鎮服務廳。

本文系安徽省科普規劃課題“浙江歷史文化特色小鎮與安徽歷史文化特色小鎮比較研究”部分成果

作者單位:宣城市委黨校

  •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微信公眾號

  • 省委黨校智慧校園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備06012118號-1         皖公網安備 34011102001196號

通訊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號 郵編:2300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二区高清在线| 成年人免费看片网站|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美女黄频免费网站|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丰满少妇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毛片大片免费看| 人妻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 国语做受对白xxxxx在线| loveme动漫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站| 日本高清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洲| 极品色天使在线婷婷天堂亚洲| 亚洲欧洲久久精品| 欧美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男人j进入女人p狂躁免费观看| 免费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年人看的毛片|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日韩精品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毛片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欧美极品JIZZHD欧美|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同性|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综合图片小说区热久久|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黄色三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