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省委黨校國家治理教研部包青副教授的指導下,淮南教學點組織2025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班學員開展結構化研討教學。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資本治理核心議題,通過“問題導向-分組研討-成果共創”三個互動環節,師生們展開深入探討交流,成功構建理論與實踐交融的深度課堂,收到良好教學效果。

錨定命題,三維設問直擊資本治理核心。社會主義經濟中資本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有哪些?我國當前資本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舉例說明)?如何規范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研討伊始,包青老師遞進式拋出的三個問題,既呼應了《資本論》關于資本本質的經典論述,又緊扣平臺經濟反壟斷、金融監管等當今社會大家普遍關心的議題,為后續學員研討劃定“理論溯源-現實診斷-路徑構建”的邏輯框架。
多維碰撞,多重視角下的資本圖景。全班學員分成五個小組,分別從政治經濟學原理、產業經濟案例、法律規制、國際比較、青年觀察等五個維度展開探究。因準備充分,研討一開始,現場便呈現出“思辨中見共識”的熱烈氛圍。某小組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指出資本在技術研發中的催化作用——“2020-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專利數量年均增長37%,離不開社會資本的持續投入”;另一組則聚焦教培行業無序擴張案例,分析資本逐利性如何導致“教育公平”受損。
共識凝聚,在肯定與警惕中探尋平衡。各組普遍認同資本在促進生產力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正向價值,直指部分領域存在的“資本無序擴張、壟斷形成”等問題,建議形成“法治筑基、監管創新、黨建引領”的三維方案,包括完善《反壟斷法》配套細則、建立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強化資本領域黨組織建設等具體措施。
價值升華,探索駕馭資本規律的時代意義。本次結構化教學研討通過聚焦資本這一關鍵議題,不僅幫助學員系統梳理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關于資本的理論脈絡,更引導學員將理論置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實現了從書本到實踐、從認知到行動的能力躍升。包青在總結中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駕馭資本不是‘消滅資本’,而是要通過制度創新實現資本為我所用?!?/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