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以“創新治理模式 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現場教學活動在亳州市譙城區十八里鎮舉行,來自安徽省委黨校亳州教學點2021級公共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們,在姜玲玲教授帶領下,通過實地考察、現場交流等方式,對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有了較為直觀和深入的了解。
十八里鎮地處皖豫交界處,是個城郊型、邊緣型大鎮。該鎮是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園區、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安徽省發展改革試點鎮、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安徽省產業集群專業鄉鎮,現有企業50多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18家,GMP認證企業16家,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5萬畝,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
教學活動中,學員們首先來到譙城區西苑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大學生返鄉創業者、合作社負責人褚文龍和胡靜靜夫妻的介紹下,對合作社近年來的發展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
在亳州市植物科普園,植物園負責人李輝介紹,該園立足中藥材植物和公益科普宣傳推廣服務特色產業,推廣中藥材植物生產管理技術,打造中藥材植物科普示范基地。同時,作為一個集科研、科普、旅游為一體的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園在讓人們了解植物,感知生命的同時,把關愛自然的理念推向更遠處,讓科普宣教的種子撒的更遠、播的更廣。
通過實地考察,老師和學員們對十八里鎮依托中華藥都品牌,依靠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良好的發展環境和中藥產業集群優勢,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鄉村振興,整合已有資源要素,靈活采用多樣化政府治理工具,加快發展民營企業、工業經濟和特色經濟,激發社會各界參與活力,做大做強現代中藥等主導產業,積極促進三產業融合發展。
學員們普遍認為,該鎮在一手抓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創新工作思路,廣泛調動各方積極性,持續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依托鄰長制基層組織體系建立健全鎮村兩級包保網絡,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工作機制,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穩步推進鄉村振興闊步向前。
“通過實地考察學習,使學員直觀感受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通過創新治理模式、選取有效治理工具以及拓展政府間合作路徑,促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苯崃峤淌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