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修”便民服務點主要從事修車、修鞋、修鎖、修拉鏈、配鑰匙等業務,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不僅能解決部分人的就業、生計問題,還給有需求的市民帶來方便、節省資金。然而近些年,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容市貌的治理,這樣的小修攤在一些地方很難見到,但是需求卻并沒減少。如今,濰坊市對小修攤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就解決了許多人的需求,贏得了市民的稱贊。據了解,這是濰坊市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項目之一。值得其他地方學習、推廣。
誠然,原來設在路邊、街道拐角等地方的小修攤,由于缺乏管理,對城市交通、市容市貌有著一定的影響。于是有的地方就以市容市貌整治為名,取締路邊攤,要求進門店經營。但是,小修攤本來就掙錢不多,再繳納房租,就所剩無幾,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就干脆不干了,也就出現了有小修小補需求的市民找不到修補攤,只好將要修的物件棄之不用的情況,這就會造成一定的浪費,而且如果以一個城市為計算單位,那將是一筆很大的浪費。
在這個意義上說,小修攤里不僅有民生需求,而且有勤儉節約的精神。因此,在市區統一規劃“小修”便民服務點在滿足市民群眾日常需求的同時,也會促進勤儉節約這一傳統美德的弘揚,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這就要求,各地在城市發展中不能一味要求小修攤進商場、進門店經營,而要充分考慮小修攤經營者的實際情況和市民的實際需求。在這方面,濰坊市的做法值得點贊和借鑒,他們不僅對“小修”便民服務點實行統一編號、統一劃線定位、統一配備遮陽篷(傘)、統一配備作業服裝、統一配備分類垃圾桶、統一配備防污地墊、統一配備休息坐凳等“七統一”,而且還建立了老、弱、病、殘“小修”攤主的幫扶機制。同時為便于市民找到小修攤還在媒體上刊登“小修”便民服務點地址,并研發了“小修”便民服務點電子地圖,納入城市智慧管理系統,大大方便了市民。有網友評論說:“溫暖小修,方便市民,為生活在這樣的城市驕傲。”
“小修”便民服務點體現著城市的善意和溫暖,蘊含著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實踐證明,有規劃、有管理的小修攤不僅不會影響市容,還會成為城市一道頗具“煙火氣”的風景。期待更多的地方規劃、建設、管理好修補攤,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務。
來源:銅陵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