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鄉村振興學院第十、十一期鄉村振興專題輪訓班在校(院)成功舉辦,此次培訓學員均為縣(市、區)直相關涉農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培訓期間,學員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論述,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委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句話要求,結合鄉村振興典型案例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思路和對策,暢談收獲和感悟。
強化組織建設,發揮人才優勢,鍛造鄉村振興“生力軍”
肥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劉新華: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領導體制機制,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亳州市渦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鄧曉雷: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是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黨建工作服務中心任務的具體體現,基層黨組織必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和強大動力引擎。
廬江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張濤: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切實抓好“黨建+”工作模式,努力在鄉村振興中體現更強的組織擔當。依托“黨建+信用村建設”,提升鄉風文明水平。依托“黨建+鄉村網格治理”,提升鄉村治理成效。依托“黨建+集體經濟發展”,提升產業發展動力。依托“黨建+信訪”,提升基層組織建設。
明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史衛: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強化鄉村振興中的人才引領作用,是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的有效舉措,是提升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重點。
涇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潘紅晟: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和源頭活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脫貧后的中國鄉村發展更具活力,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求也更為突出。當前亟須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創新輿論宣傳,深入文化挖掘,講好鄉村振興故事
銅陵市義安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張勇:做好新形勢下“三農”新聞輿論工作,講好鄉村振興故事,關鍵是要融會貫通,守正創新,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貫徹落實到“三農”新聞宣傳的方方面面,不斷壯大鄉村振興主流輿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合肥市廬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秦瑋:宣傳部門是文化振興的牽頭部門,要全面推進鄉村思想道德建設、文明創建、文化發展、文化傳承,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全椒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宋玲:實施鄉村振興務必抓住文化振興這一靈魂根本,準確把握群眾多元化、多層次、多方面需求,精準發力。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要展現獨具地域特色的自選動作,積極探索“理論宣講+文藝演出”等創新模式,依托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民間藝術、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鄉土文化人才,提煉本土文化特色。
鳳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王啟虎:在鄉村振興中要充分開展鄉村文化表達,以新穎的文藝形式表達優秀傳統鄉村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結合,打造鄉村文化文藝品牌;講好鄉村故事,傳播鄉風文明,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力量”,推動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
涇縣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李直斌:要創新宣講方式,用好鄉村大喇叭,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和鄉村振興有關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加強新聞策劃,以村為單位,以“興村紀事”為主題,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村干部、普通老百姓、農村致富帶頭人、新鄉賢等,推出接地氣、冒熱氣的新聞和通訊稿。
壓實工作責任 ,主動擔當作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樅陽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 吳松柏:作為生態環境部門,扛起生態振興政治責任責無旁貸。要秉承生態理念,以鄉村環境治理、生態環境監管、生態產業培育、生態價值轉換增強鄉村活力等工作路徑,聚焦推動鄉村的生態振興。
銅陵市義安區交通運輸局局長 湯征斌:未來我們要以“交通強區”戰略為引領,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以交通先行激活鄉村振興發展的區位優勢、競爭優勢、發展優勢,著力打造農村地區交通骨架干道更順暢、基礎脈絡更密集、運輸服務更優質的交通運輸環境。
明光市科技局局長 劉平: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科技特派員要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要堅決扛起科技振興旗幟,為鄉村振興貢獻科技力量。
定遠縣財政局局長 蔣斌兵:財政部門要緊緊圍繞上級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優先保障、務求實效、積極穩妥、分步實施、統籌使用、規范管理的原則,堅持取之于農、主要用之于農,集中支持鄉村振興重點任務,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金寨縣交通運輸局局長 馬銳: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及“四好農村路”發展理念,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服務鄉村振興的“先手棋”,強力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加快了小康社會進程,服務于鄉村振興大計,打造出行業時代新風。
廬江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 蘇榮:鄉村振興是鄉村旅游的“催化劑”,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喚醒“沉睡”資源、推動農村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農村地區的“造血”能力,從而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和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李善:堅持規劃引領、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促進縣域內整體提升和均衡發展。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因素,分類推進村莊建設。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注重保留鄉土味道。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空心村撤并整合,不斷優化鄉村振興產業布局。
含山縣發改委主任 袁洋:通過培訓深刻領會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實質,拓展了結合發改部門職能抓鄉村振興實施的思維和視野。
桐城市人社局局長 王權:將結合本市實際,狠抓穩崗就業,確保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確保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不少于去年規模的目標,以穩崗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鞏固脫貧成效,銜接鄉村振興。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微信公眾號
省委黨校智慧校園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備06012118號-1 皖公網安備 34011102001196號
通訊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號 郵編: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