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安徽自貿試驗區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的簽約項目正進入落地建設階段。
“在我省舉辦的推介會上,我們集中簽約了10個項目,投資總額66億元,目前有四成項目已經落地,部分項目已經先行租賃了廠房,設備開始進場,同時也啟動正式廠房的設計。 ”11月16日,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工作專班副主任、蚌埠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卞家濤說,目前,片區也已經倒排了工期,加快土地等要素的供給,提速項目的推進與實施,爭取早日建成投產。
高水平承接,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
“梅開三度”的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開放合作的一面旗幟。 11月5日,在東方明珠塔下,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推介會如期舉行,向世界分享安徽發展新機遇,共商開放發展新合作。 “我們立足自身區位優勢、產業定位,聚焦智能汽車、跨境電商、機器人等領域,現場簽約10個項目,投資總額56億元。此外,還有一批意向性項目正在跟進中,爭取盡快落地。 ”蕪湖片區籌備辦主任季學敏說。
借助進博會開放大平臺,本次推介會取得了豐碩成果,現場共簽約項目30個,投資總額279.45億元,涵蓋裝備制造、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服務業等14個領域,高水平承接產業轉移效應凸顯。其中,投資總額100億元項目1個,投資總額20億元項目3個,投資總額超10億元項目9個。 “我們將借助蕪湖片區的政策‘東風’,把上下游關聯企業招引到跨境綜試區,并幫助傳統企業做好數字貿易,把更多安徽好產品銷往全球。 ”來自杭州的五八企服園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增長官盧涵說。
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作為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大平臺,進博會已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成為安徽匯入世界經濟大循環的重要載體。據了解,在前三屆進博會期間,我省共簽約貿易和投資項目146個,投資總額402.35億美元。其中,前兩屆的履約率均達到九成以上。
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進博會的“強磁場”不僅為海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外資項目對接合作拓寬了“新航道”,其溢出效應也進一步堅定了外資企業扎根中國市場的信心。 “今年9月,我們的合肥工業園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燈塔工廠’,前兩屆進博會后引入中國的產品,大部分都在這里實現了本地化生產,不僅滿足了中國市場的需求,還出口到14個國家和地區。”聯合利華北亞區副總裁曾錫文表示。
與全球分享機遇,自貿試驗區集聚效應初顯
自貿試驗區是我國改革開放水平最高的區域。今年8月30日,國務院印發了安徽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標志著安徽已經站上了改革開放的新起點。“安徽自貿試驗區將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大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服務,與來自全球的各類企業一道,共同推動安徽自貿試驗區發展,共創合作共贏,共享美好未來! ”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張箭說。
借助進博會這場“東風”,初生的安徽自貿試驗區 “元氣滿滿”,向全球分享安徽市場和發展機遇。“今天的安徽,科創資源富集、產業基礎雄厚、政策疊加優勢明顯,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如火如荼,開放新高地建設的發展空間和合作機遇正在加速釋放。 ”在安徽自貿試驗區推介會上,省政府副秘書長孫東海向與會客商發出邀請,歡迎大家到安徽多走一走、看一看,在擴大交流中增進友誼,在合作共贏中創造更加豐碩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建設自貿試驗區等銜接起來,在有條件的區域率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作為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節點,自貿試驗區可有效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從安徽自貿試驗區揭牌以來,短短40天時間里,區內共簽約項目259個,總投資2540.9億元,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張箭表示。
據了解,安徽自貿試驗區將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圍繞人工智能、高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科研和技術服務等重點產業,支持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支持享受稅收政策。“安徽在產業鏈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為林德帶來更多市場機遇,我們看好安徽的發展,目前已在安徽累計投資超過5億美元,下一步還會加大投資力度。 ”林德集團大中華區投資部總裁魯榮說。
對標國際標準,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進博會期間,海內外不少企業代表對安徽營商環境青睞有加。 “合肥是長三角經濟帶新興城市,有非常好的高新產業基礎和人才基礎,營商環境也非常好,政策扶持力度非常大,對我們非常有吸引力。 ”美國邁格航空集團首席執行官盛思沄說,他們已與合肥市簽約,斥資20億元建設飛機再生循環中心,從事退役飛機拆解、客改貨、發動機維修維護、航空資產租賃與交易、飛機零部件再生工程、航空維修培訓等業務。
“貿易自由、投資便利”是自貿試驗區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目標。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探索建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安徽自貿試驗區的使命與擔當。 “康寧公司、林德集團等外資制造業大企業落戶安徽,并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充分證明安徽有優越的投資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潛力。 ”張箭說。
前不久,來自無錫的眾智聯禾公司斥資1億元,在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建設航空無線射頻識別產品研制項目。談及為何選擇蕪湖,公司負責人施子斌坦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周邊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是他們選擇蕪湖的重要因素。 “公司會將蕪湖作為企業研發和制造基地,輻射長三角地區,更好地服務客戶。 ”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的應有之義。安徽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深入開展“四送一服”工程,以全國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為目標,營造“四最”營商環境。“安徽自貿試驗區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積極探索,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大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投資貿易環境,加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開放發展經驗,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張箭表示。(記者 鮑亮亮)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微信公眾號
省委黨校智慧校園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備06012118號-1 皖公網安備 34011102001196號
通訊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號 郵編:230022